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紀念戰俘營悲劇 向勇者致敬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輔導會每年十一月會出席在金瓜石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舉行的追思紀念典禮,以緬懷美、英、澳等被俘盟軍將士先烈。今年由陳進廣副主委代表嚴德發主委出席,儀式當天細雨綿綿,如同天地為了他們的悲慘遭遇同泣,也向他們的英勇犧牲致敬。
 在追思典禮中,有首尊崇退伍軍人的頌禱詩詞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它是這麼寫的:
 「讓我們享有言論自由的是退伍軍人,不是詩人;
 讓我們享有出版自由的是退伍軍人,不是記者;
 讓我們享有信仰自由的是退伍軍人,不是牧師;
 讓我們享有集會自由和示威權利的是退伍軍人,不是校園策畫者;
 讓我們享有公平審判權利的是退伍軍人,不是律師;
 讓我們享有選舉權利的是退伍軍人,不是政客;
 退伍軍人向國旗敬禮、對國旗效忠、渠棺木覆蓋著國旗,是他們讓示威者享有焚燒國旗的權利。
 請牢記…!
 正是這些退伍軍人付出他們的一切,使得世界得以享有自由。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尊崇他們的英勇事蹟。」
 這是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先生(Mr. Michael Hurst) 配合每年十一月十一日美國退伍軍人日,或二戰盟國慣稱的悼念日(Remembrance Day),於追思儀式中一定會頌禱的詩句。
 臺灣在二戰期間,曾經遍布十六個戰俘營,用來關押在東南亞地區被俘盟軍將士,以及大英國協屬地總督,最高階軍官為時任美國駐菲律賓盟軍指揮官溫賴特中將,戰後共有430名戰俘死於臺灣的戰俘營。
 來自英國的親屬代表上臺表達他們對於父親或祖父的思念時,除了發抒對於至親的思念之外,更闡述勇者在戰後回歸日常生活的心境,他們隱忍著戰爭和在戰俘營遭受凌虐的痛苦記憶和陰影,甚至罹患戰後創傷症候群(PTSD),他們只能藉由走訪戰俘營遺址及盟軍墓園,緬懷戰友在天之靈,及撫慰他們心靈的創傷。
 追悼儀式結束後,大家的心情就像綿綿細雨般,一時無法平復,很難想像如今環境幽靜的紀念園區,在八十多年前曾是如地獄般的禁區。
 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曾說:「年輕人願意為國效命疆場的態度,無論如何,取決於他們看國家如何感激和對待之前的退伍軍人」。的確,如果退伍軍人不被國家重視,享有應得的尊崇及照顧,他們要如何鼓勵子女效法,年輕人又如何願意為國家執干戈以衛社稷?
 輔導會深諳這個道理,不但持續支持及參與盟國的悼念儀式,誠如賴清德總統於一一三年十月十一日親訪桃園榮家時指示,我們不僅要向前輩過去保家衛國的貢獻致敬,更指示輔導會對榮民的關懷應不遺餘力,做好照顧榮民的各項服務工作;尤其是隻身來臺的單身榮民,他們為了國家顛沛流離、犧牲奉獻,有些人在離世前,將省吃儉用,甚至拾荒所得,遺愛世人。更令人敬佩的是,這些前輩們在當年領取微薄退伍金解甲歸田後,又投入國家建設的行列,他們奉獻一生,奠定了民主、自由以及經濟建設等國家發展基礎,使後代子孫享有現今豐饒富庶的生活。
 為此,輔導會榮服處、榮家,結合所屬和各級醫療及社會資源,持續提供完善的服務與照顧,在渠等仙逝後,榮家設榮靈堂以慰其在天之靈,起掘年久失修孤墳,重新安厝軍人忠靈祠。榮民前輩們保疆衛土、建設國家的不朽事蹟,值得傳頌。
 【作者速寫】王凱珩,空軍官校七十五年班,歷任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國防大學研發室主任、輔導會服務照顧處副處長,現任輔導會參事。
 
(點閱次數:90)